小称

作品数:212被引量:488H指数:1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罗昕如朱晓农伍巍雷容曹志耘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动词小称范畴研究的新进展
《外语教学与研究》2025年第1期28-40,共13页吴福祥 
北京语言大学校级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基于方言和类型学的汉语动词小称范畴研究”(24ZDI07)的资助。
近年来,动词小称范畴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从普通语言学角度对动词小称范畴的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建议。文章首先基于近年来形态类型学、评价形态学和形态语用学研究的相关成果,对动词小称范畴的性质、语法意...
关键词:动词小称 评价形态 形态语用 
《管子·小称》篇“苛病起兵”辨
《大连大学学报》2024年第4期31-36,84,共7页陈建军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亚汉字文化圈《切韵》文献集成与研究”(19ZDA316)。
《管子·小称》篇中“逐堂巫而苛病起兵”中“兵”字为衍文;后人在误“苟”为“苛”后,妄移“苛”字于“病”前,以为“苛病”成词,因此造成了阅读困难。乾嘉学者王念孙发覆的文献语言条例“凡隶书从可、从句之字,往往譌溷”及其“校勘...
关键词:苛病  苟起 
安徽黟县(宏村)方言的儿尾和儿化
《方言》2024年第2期175-184,共10页黄维军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类型学视域下黟县徽语语法的深度调查研究”(23YJC74002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吴语语料库建设和吴语比较研究”(20&ZD301)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安徽黟县方言的小称形式主要是儿化。“儿”[■]尾也可以表示小称。黟县方言的儿尾和儿化具有不同的分布和功能。儿尾词数量较少,是一种正在消失的语言残存现象。
关键词:安徽 县方言 徽语 小称儿尾儿化 
论合川方言中表小称的重叠词
《现代语文》2024年第6期17-22,共6页蒋学 
重庆合川方言属西南官话川黔片成渝小片,该方言有多种小称形式,其主要功能各有侧重,但均可表小指爱。重叠的主要功能为转指、转类和成词,合川方言表小称义重叠词的主要特点有二:一是表小的重叠词数量少,表义功能也较弱;二是几乎所有的...
关键词:合川方言 重叠 小称 指爱 表义功能 “儿”缀 重叠儿化式 
粤北长江话的小称变调与古全浊唇、舌音在小称中的特殊表现
《中国语文》2024年第2期197-206,255,共11页李莉亚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湘粤赣交界六地方言变音比较研究”(21YBA066)资助。
粤北仁化县长江话有一个高升小称变调,古全浊声母在长江话单字音系统中今读逢塞音、塞擦音时一律送气,但在小称变调系统中古全浊唇、舌音今读塞音时却依声调的平分读不送气和送气两类。结合周边方言的一些相关语音现象,古全浊唇、舌音...
关键词:长江话 小称变调 古全浊唇舌音 清化次序和方向 演变类型 
从粤台片客家话看汉语小称词的两项演变
《中国语文》2024年第1期20-35,126,共17页蒋玉婷 
本文深入考察广州增城程乡腔客家话小称形式的功能,结合广东省其他十个粤台片客家话点“子”义语素的用法,还原该片区客家话曾经有过小称“子”缀的历史。该段历史的还原,使汉语小称词的两项尚未受到充分关注的演变得以揭示:从小称词到...
关键词:小称 客家话“子” 状态词后缀 句末助词 
豫北中原官话的小称形式和语义功能被引量:1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94-98,155,共6页申少帅 辛永芬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基于大型语料库的中原官话共时比较与历时探考研究”(21&ZD286)阶段性成果;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基于原始语根假说的英汉词汇系统音义相似性比较研究”(2021CYY031)阶段性成果。
豫北中原官话的小称表达形式可以分为六种,即儿化、附加前缀“圪”、附加前缀“□[·au]/小”、附加后缀“子”、附加后缀“□[·nau]/妮^(Z)[niau^(24)]/[·niou]/[·nio]”和混合叠用。混合叠用属于小称强化式,又可以分为“圪+儿化”...
关键词:豫北中原官话 小称类型 语义功能 
巫山方言的小称形式研究
《当代教育》2023年第4期129-133,共5页任玲娇 
作为北方方言西南次方言,巫山方言很多时候却呈现出不同于其他北方方言甚至西南官话的特点。巫山方言的小称形式就独具特色。巫山方言小称可分为重叠式、词缀式和混合式。巫山方言中重叠式小称占优势,“儿”缀小称体现了小称语义功能扩...
关键词:巫山方言小称 形式 特点 作用 
赣语宜春话小称来源的复数标记“唧”--兼谈小称、量词与复数标记的关系
《当代语言学》2023年第3期434-452,共19页刘星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跨语言视野下评价性范畴与数、指称的关系研究”(22YJC740050);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形式语义学的汉语研究与形式语义学理论创新”(22&ZD295);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基金(2022WKYXQN0022)资助。
本文介绍了一种类型学上罕见的语言现象:小称发展为复数标记。赣语宜春话中,小称标记“唧”的小称义被语境取消后,名词强制表达复数意义。通过跨语言比较,我们发现一些语言中大称标记也可以表复数,小称标记可以用作量词或者表达“量”...
关键词:小称 大称 复数 量词 宜春话 
汉语方言的名叠式小称
《华中学术》2022年第4期173-188,共16页刘大伟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湖北方言及汉语方言语法比较研究”【17JJD740008】的阶段性成果;韶关学院博士科研启动经费项目“汉语方言的重叠式小称”的阶段性成果
小称是汉语方言的重要语法范畴,名词重叠是小称表达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考察我们看到:名词重叠表示小称,形式上以“AA”式为基础,衍生出多种形式;语义上比较单纯,大多表示具体事物的微小;分布上,名叠式小称是北方方言的主要小称形式。...
关键词:汉语方言 名词重叠 小称 语表形式 语法意义 方言分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