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彭栓红[1]
机构地区:[1]山西大同大学文学院
出 处:《戏曲艺术》2016年第4期38-41,50,共5页Journal of National Academy of Chinese Theatre Arts
基 金:2012年山西大同大学博士科研项目<元杂剧中的民俗文化研究>(2012-B-26);2014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项目编号2014339);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1YJA751017)成果
摘 要:元杂剧的形成发展离不开民间文化这块沃土。元杂剧从内容到形式都有民间元素。元杂剧叙事结构深受口头文学、民间信仰影响,形成了多种范式,情节内容前后呼应,并与一本四折体制相适应,与杂剧的舞台表演相结合,符合民众的审美心理,易于观众接受,也有利于戏剧冲突的形成、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题的彰显,同时还是元人生活的客观记录。这一特点,使得元杂剧叙事颇接民众、民间之"地气",同时也是元杂剧广泛传播的重要原因。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