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栓红

作品数:29被引量:54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山西大同大学文史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民俗元杂剧民歌风景山西民歌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历史地理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民族文学研究》《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文化学刊》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山西省社科联重点课题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云冈石窟艺术中的佛教文化解读被引量:1
《云冈研究》2023年第4期32-37,共6页彭栓红 
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专项课题“云冈石窟造像的‘中国化’研究”(2022YD133);山西大同大学科研专项课题(云冈学研究)“北魏以来至民国时期云冈石窟铭刻墨书题记文化研究”(2022YGZX012)
云冈石窟是北魏佛教石窟建筑,作为北魏佛教圣地,承载展现了丰富的中国早期佛教文化。云冈石窟早期造像多体现小乘佛教思想,中期、晚期石窟造像多体现大乘佛教思想。云冈石窟佛教文化理念常通过具体的佛造像、极具象征的符号化的装饰物...
关键词:云冈石窟 佛教思想 佛造像 
王保忠《甘家洼风景》的语言艺术魅力被引量:1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85-89,103,共6页方洁 彭栓红 
山西大同大学2021年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乡村变迁与晋北作家小说的地方表达”(21CX26)。
作为土生土长的山西作家,王保忠延续着赵树理和“山药蛋派”的乡土风格。他出身农村,始终坚守农民的立场,探寻城市化进程下的农民和农村现状,《甘家洼风景》在故事叙事中渗透着作家强烈的乡土问题意识和对农村未来的思考。小说运用富有...
关键词:王保忠 《甘家洼风景》 农村 农民 语言艺术 
文学地理学视野下“人”的生存困境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80-84,共5页杨虹 彭栓红 
山西大同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乡村变迁与晋北作家小说的地方表达”(21CX26)。
文学地理学重视地理空间。王祥夫小说创作具有明显的空间意识,体现为乡土空间、城市空间和仪式空间。通过不同空间下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景的设置,王祥夫小说揭示出人的生存焦虑和困惑,展现出作家对底层人物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关键词:人物形象 王祥夫 民俗 
民俗视野下的元杂剧叙事特征被引量:2
《四川戏剧》2021年第10期65-68,共4页吕文丽 彭栓红 
民俗生活与民间文化既是元杂剧产生和发展的环境,也是其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主题思想的载体。从文学的角度看,元杂剧具有叙事性,从戏曲的角度看,元杂剧具有表演性。元杂剧常以符合民间心理的人物形象与民俗化的时空情景展开叙事,人物形...
关键词:元杂剧 民俗视野 叙事时空 民俗文化 
云冈石窟造像的图像叙事艺术被引量:5
《云冈研究》2021年第3期22-29,共8页彭栓红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2021年度规划课题一般项目“云冈石窟造像的民族民俗文化研究”(YWYB202137);山西大同大学科研专项课题(云冈学研究)“云冈石窟的民族文化内涵与平城模式”(2020YGZX021);山西省软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山西文化产业视角下的云冈石窟丝路文化研究”(2018041012-2)
云冈石窟造像不仅是雕刻艺术,而且有叙事表意的特点;不仅讲述佛教故事,而且也在隐性地述说北魏皇家历史和社会世俗情状。其图像叙事特征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帝王家庭生活和政治历史结合的叙事、佛经故事造像"写实"和"写意"相结合、佛教故...
关键词:云冈石窟 图像 佛经故事 
夏禹传说的“在地化”——基于山西夏县夏禹传说的考察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86-91,共6页彭栓红 李旭昕 
大禹传说在我国各地流传,而山西的大禹传说自有特色。山西民间认为夏县禹王乡是大禹建都的地方。在山西特殊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夏禹传说,呈现出外来传说与本地传说共生的形态。夏禹传说在结合当地自然、人文风物的基础上,形成新的传...
关键词:夏禹传说 外来传说 地方性 历史记忆 
论王保忠《甘家洼风景》的叙事策略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38-43,共6页彭栓红 
2019年度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推动山西文学发挥培根铸魂作用实践研究(20198321)。
王保忠的小说《甘家洼风景》采用了三种叙事策略,即人与非人视角的切换叙事,拉开时空距离的交叉叙事和互补叙事的迷宫效应,共同为我们勾勒出一副谜一样的叙事风景。这一叙事探索,也体现出作家的探索性,叙事的背后始终有作家对当代城镇...
关键词:王保忠 《甘家洼风景》 叙事 农村 记忆 民俗 
论《甘家洼风景》顺延伏笔式的叙事技巧被引量:2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76-79,共4页彭栓红 
2019年度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推动山西文学发挥培根铸魂作用实践研究”
王保忠《甘家洼风景》小说采用顺延伏笔式的叙述技巧,在继承中有创新。他通过巧妙设置小说间关键词和题目关键词,承前启后,强化人物、情节或小说间的联系;也在看似不经意的季节时间、民俗生活时间的叙述中隐含了作者对甘家洼"变"与"不变...
关键词:王保忠 《甘家洼风景》 叙事 线索 模式 
城市化背景下《甘家洼风景》人与村的困境被引量:1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14-18,共5页彭栓红 
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国现代小说服饰描写中的性别想象与现代认同(11YJA751017)
王保忠《甘家洼风景》立足当代农村城镇化发展,以城乡文化对比的视野关注一个正在萧条的传统农村。王保忠通过"甘家洼"的艺术构建,给我们多角度地呈现了当代农村城镇化、工业化过程中过去乃至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农村之村与人的当代困境...
关键词:《甘家洼风景》 王保忠 城市化 农民工 三留守 
多元文化孕育下的云冈石窟造像模式被引量:7
《美术观察》2018年第1期117-121,共5页彭栓红 
北方游牧民族鲜卑族南下扩张,建立起北魏王朝逐渐封建化,向西拓展打开了中西文化交流的通道。首都平城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云冈石窟作为北魏皇家工程,气势恢宏,体现鲜卑族的文化取向,也是追想北魏气象的历史遗迹。云冈石窟作...
关键词:云冈石窟 石窟造像 多元文化 北方游牧民族 中西文化交流 历史遗迹 佛教圣地 佛教中国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