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徐大威[1]
机构地区:[1]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116081
出 处:《贵州社会科学》2017年第1期32-37,共6页Guizhou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别现代语境中的英雄空间解构与建构问题研究"(15BZW02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中国审美形态的识别性问题研究"(12YJC751092)
摘 要:英雄的审美本质是人崇高的超越精神。然而,英雄并不是一种纯粹美,审美与欲望、审美与政治、审美与道德的关系构成了言说英雄审美形态的三个维度。英雄原欲于英雄崇拜,"神人合一性","化崇高为欲望"是西方传统英雄的识别标志;伴随着"人"的日益觉醒,英雄成为官方意识形态与民间话语的共同审美期待,从而具有"政治理想性";在审美与政治的作用之下,英雄具有了塑造民众理想道德人格的审美功能,而"道德实践性","化崇高为道德"则是中国传统英雄的识别标志。英雄的"神人合一性"、"政治理想性"、"道德实践性"在后现代消费时代被解构,"化崇高为滑稽",使英雄徒剩滑稽的审丑外壳,不再崇高。英雄在当代的审美重塑应恢复其崇高的超越精神这一内核,以审美距离为原则,对欲望、政治、道德等意识形态进行无利害的审美调节。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