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郭世平[1]
机构地区:[1]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苏州215123
出 处:《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47-52,共6页Journal of Soochow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 Edition)
摘 要:斯洛特的同感关怀伦理学从"同感"概念出发,把一个人对于他人的同感能力看作既是他做出道德行动的心理基础,也是他做出和理解道德判断的心理基础。这种理论存在如下三个处于不同层次的问题:首先是一个事实解释层次的问题,即它在利用同感机制的自我—他人不对称性来解释日常道德判断的自我—他人不对称特性时,无法解释存在涉己的道德义务这种基本的道德事实;其次是一个理论操作层次的问题,即当它把对于他人的同感关怀这种实际动机当作判定行动之道德性的标准时,它必须面对实际动机的不可测知性所带来的理论操作难题;最后是一个理论品格层次的问题,即当它通过"同感"这个自然特质的术语来定义"善"和"正当"这样的规范性概念时,它作为一种伦理学理论就犯了摩尔所说的那种自然主义谬误。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1.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