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云超[1]
机构地区:[1]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
出 处:《孔子研究》2016年第6期66-73,共8页Confucius Studies
基 金: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究"(项目编号:2015YZD17);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西伦理学比较视阈中的儒家责任伦理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4BZX046);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重点项目"儒家生命哲学对绿色发展模式价值导向研究"(项目编号:14BZXJ01)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元代巴蜀易学学者王申子,其思想具有折中调和、兼容并包的特点,反映了当时儒道融通、朱陆合流的学术趋势。他一方面认同即物穷理,另一方面提出"觉即复"的观点,主张一念发动当下返善,强调"发明本心",具有较强的心学意味。王申子还提出"几学"来解释"觉即复",在"几学"视野下可见从《易传》到程朱再到王阳明的知行观之间存在较为明晰的逻辑线索。在"几学"背景之下,王申子提出"本无"的本体论和"诚敬"的工夫论。可以看出宋元儒家吸纳佛道来完善自身话语系统,从而在更高层次上向先秦儒学复归的努力。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