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大连理工大学哲学系 [2]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出 处:《哲学动态》2017年第2期69-77,共9页Philosophical Trend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高科技伦理问题研究"(12&ZD117);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项目"负责任地创新研究"(WT2015002)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伴随着网络与通信技术、信息感应技术的飞速发展,普适计算已经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随之而来的相关伦理问题也越发引起人们的热议。德国作为信息技术发展强国,在构建"无处不在"、"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的普适计算环境的同时,也展开了对信息伦理和哲学的探索。其研究不仅停留在对普适计算技术伦理问题的反思,而且更深入地探讨了导致普适计算时代伦理问题的根源,包括技术主体的转移、现实与实在世界界限的模糊等,指出了信任体系的重建需要加强制度伦理的建设。此外,德国在将信息伦理机制化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这些对于中国信息伦理的研究和建设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