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后市民社会理论的逻辑演进与当代启示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丁瑞媛[1] 

机构地区:[1]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南京210009

出  处:《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7年第1期5-10,共6页Journal of Party School of Nanjing Municipal Committee of CPC

基  金: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日本新马克思主义市民社会理论及其中国语境下的效应研究"(2016SJB720002);南京工业大学扶持项目"日本新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效应"(GJSK2016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日本战后市民社会理论在经由二战前的"讲座派"大批学者、以及高岛善哉等斯密研究专家的研究,较之欧洲意义上的"市民社会",得出日本"市民社会"的特殊性认识。战后日本学界以此为基础展开了对市民社会理论的综合研究。具有代表性的两大理论体系分别为以丸山真男、大塚久雄为代表的批判日本封建性为主旨的"近代主义"市民社会理论、和以内田义彦、平田清明、望月清司为代表的针对日本"现代化"课题的马克思主义市民社会理论。日本战后市民社会理论对当代中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主要表现在:一是要冲破"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挚锢,营造文明、开放、和谐的社会;二是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保护个体所有;三是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建立良性的国家与市民社会的互动关系。

关 键 词:日本市民社会理论 近代主义 马克思主义 现代化 

分 类 号:B313.5[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