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遇春[1] 何平[1] 郭洪雷[1] 杨姿[1] 迟子建[1]
出 处:《中国文学批评》2017年第1期4-14,共11页Chinese Journal of Literary Criticism
摘 要:迟子建是中国当代文坛的重要作家,素以小说闻名,三十余年来创作了大量的中短篇小说、长篇小说,取得了不俗的创作实绩,其散文同样可圈可点。边地人生的文学书写,是她写作的出发点,也是她灵魂的栖息地。她是为数不多的在创作方面与现代时期的作家精神气韵相通、继承了现代文学传统又有自己独特性的作家。萧红与迟子建对东北边地的文学书写,令中国文学在现代与当代拥有了两座峭拔的高峰。从新时期到新世纪,迟子建很少被潮流所左右,她始终坚定而坚实地走在自己的写作道路上。正是由于不为潮流所左右的气质禀赋,令迟子建成为被当代文学史叙述谱系和研究相对忽略的重要作家。已有的研究,往往是对其作品简单的归纳总结,印象式批评和读后感式批评居多。本期迟子建研究专辑的四篇文章,是带着问题意识和文学史视阈来分析和评论迟子建的创作,宏观观照是建立在扎实的文本分析和文本细读的基础之上,即便是对长篇新作《群山之巅》的个案研究,也是具备融通古今的视野并对迟子建整体创作有一个深入到位把握的。言之有物、言之有据,是这几篇评论共同的特点。李遇春的《传奇·反讽·寓言——迟子建长篇近作〈群山之巅)的文体选择》,取近年古代文学与当代文学多对文体研究加以重视的研究路径,从文体角度分析《群山之巅》呈现出鲜明的空间化叙事倾向,整部作品由多元人物传奇单元组合成有机的叙事整体结构。该文从文体角度,层层剖析《群山之巅》作为一部反讽性的长篇小说的价值意义,及作家是如何超越社会现实生活素材和表层的社会讽喻,而抵达了现代人生命存在困境的寓言。何平的《从历史拯救小说——论(额尔古纳河右岸〉和(群山之巅〉》,意识到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从�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3.20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