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晋阳学刊》2017年第2期3-13,共11页Academic Journal of Jinyang
摘 要:中西哲学之间的比较与博弈是自新文化运动开始就没有停止过的学术讨论。时至今日,一方面仍然是西方哲学在西方科技的强势推动下在中国占据主流话语;另一方面,则是随着"国学热"而产生的中国哲学的自我觉醒与自信的建立。简言之,就是中西哲学无论对抗还是对话,在当今的哲学研究中变得更为显著,也更为热闹。那么在这两者之间如何比较,如何取舍,特别是中国哲学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是否能够真正建立其自身的独立性,是整个学术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基于此,我们约请了我国著名的哲学家,也是长期从事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北京大学张祥龙教授,结合他数十年对于中西哲学比较的研究,谈一谈对这一问题的分析与认识。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