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并症状性细菌性腹水的病原菌及其耐药特征  被引量:17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朱龙川[1,2] 朱萱[1] 徐龙[3] 洪建明[4] 

机构地区:[1]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江西南昌330006 [2]南昌市第九医院肝二科,江西南昌330002 [3]南昌市第九医院慢性肝病科,江西南昌330002 [4]南昌市第九医院检验科,江西南昌330002

出  处:《广东医学》2017年第6期912-915,共4页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摘  要:目的探讨肝硬化并症状性细菌性腹水(SB)和常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病原菌及其耐药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肝硬化伴腹水细菌培养阳性SBP患者的病例资料,分为SB组(腹水多形核细胞数<250个/mm3)和常规SBP组(腹水多形核细胞数≥250个/mm3),对其腹水培养、药敏鉴定结果及预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SB组84例、常规SBP组99例,所有腹水培养均为单株细菌阳性。SB组细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56.0%),常规SBP组细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7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均以大肠埃希菌居首位(分别占22.6%和52.5%)。SB组革兰阴性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者少于常规SBP组(27.0%vs 54.1%,P<0.01)。SB组细菌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等级为安全(革兰阳性菌)和预警(革兰阴性菌)、对左氧氟沙星均为安全,常规SBP组细菌对第3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等级为安全(革兰阳性菌)和不宜经验用药(革兰阴性菌)、对左氧氟沙星为安全(革兰阳性菌)和预警(革兰阴性菌)。SB与常规SBP患者,其30 d内死亡率(33.3%vs 44.4%)及生存曲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B病原菌构成及其耐药特点均与常规SBP有所不同。SB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革兰阴性菌中产ESBLs者相对较少,而常规SBP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SB的经验性初治选用头孢曲松或左氧氟沙星均可,而常规SBP的经验性初治选用第3代头孢菌素可能并不合适。

关 键 词:肝硬化 腹膜炎 细菌性腹水 细菌 

分 类 号:R575.2[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