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足、公平与效率:基础教育财政制度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卜紫洲[1] 徐涛[1] 

机构地区:[1]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出  处:《公共管理评论》2011年第2期26-47,共22页China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基  金: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的资助

摘  要:传统教育财政理论通常采用财权事权划分的视角,将教育财政体制分为中央集权、地方分权和混合等模式。本文将青木昌彦比较制度分析模型应用到基础教育财政制度,提出基础教育财政的制度目标是充足、公平和效率,基础教育财政制度的共有信念系统是充足、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平衡,基础教育财政制度的多样和变迁源于对充足、公平和效率的共有信念的多样和变迁。我国的基础教育财政的政策目标应当是优先解决充足问题,逐步实现地区公平和财政效率。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财政的主要负责主体是县级政府,下一步应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各级政府的责任,完善省以下分税制度和转移支付制度。因此,基础教育财政核心制度安排应当重点加强三个方面:提高县级政府对上级财力依赖的转移支付体系;完善多级政府共同参与的治理体系;规范科学的财政管理体系。

关 键 词:充足 公平 效率 比较制度分析 

分 类 号:G40-054[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