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冯珊[1]
机构地区:[1]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暨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长春130012
出 处:《学术交流》2017年第4期64-68,共5页Academic Exchange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哲学发展趋势研究"(12AZD065)
摘 要:反思当今中国社会发生的多起道德失范事件,受害者首当其冲是"我"和"我们"之外的"陌生人"。究其根源,在中国传统文化和伦理体系的"私德"中,"陌生人"被拒之门外,没有得到其应有的合理位置。隐蔽在这种现象背后的是一种"总体化"倾向的"实体思维",它将抽象的"共同体"以"总体化"的趋势予以"实体化"。只有从根本上破除"实体主义"的藩篱,确立"为他人的主体存在",才能转变"陌化"的社会趋势,在向他人敞开尊重和爱的同时确证自身的存在、价值和幸福。这种对人的全新理解,对他人的承认、尊重和爱,既是为"陌生人"提供最佳的生存空间,又是主体"自我"塑造和完善自身人格的内在动因,也是构成道德的深层源泉。
关 键 词:道德 陌生人 私德 “为他人的主体存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