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中医药防治大肠癌发展特点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孜睿 柳越冬[2] 

机构地区:[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110032 [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辽宁沈阳110101

出  处:《内蒙古中医药》2017年第5期140-141,共2页Inner Mongoli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  金: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医理论体系框架结构研究"(项目编号:2013CB532004-3)

摘  要:通过对古代文献的研究,以探讨明清时期中医药防治大肠癌的发展特点。大肠癌基本属于肠蕈、肠癖、肠瘤、癥瘕、积聚、伏梁、肠风、脏毒、便血等病的范畴,通过对明清以前时期与明清时期关于本病的文献进行研究对比,理清本病的发展脉络,从病名的确立、病因病机的阐述、症状的描述以及治则治法的特点,来阐述这一时期中医药对于本病防治的特点,从而为今日的临床防治活动提供有益的思路。

关 键 词:大肠癌 明清时期 脏毒 锁肛痔 

分 类 号:R259.631[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