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秦志凯[1]
出 处:《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93-94,共2页Journal of Taiyuan City Vocational College
基 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及培养创新研究--基于南京江宁大学城高校的研究"(编号:D/2013/03/068)
摘 要:隐性课程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重要资源。高校应精心设计教科书中的隐性课程,促进大学生对社会责任的认知;合理开发校园文化形态的隐性课程,激发大学生对社会责任的情感;努力建构人际互动形态的隐性课程,坚定大学生社会责任的意志;积极开发实践活动形态的隐性课程,促进大学生社会责任的实践转化。但需注意的是,在隐性课程运用过程中,显性课程不可替代,教育者的作用不可或缺。
分 类 号:G641[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