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佑松[1]
机构地区:[1]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播学院,成都610066
出 处:《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119-129,共11页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四川省教育厅重点课题"新世纪中国电影与国家建构"(13SA0143);四川省重点人文社科基地美学与美育中心重点课题"电影建构国家:新世纪中国电影的政治;美学与工业"(14ZD01)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重审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李陀等人提出的"电影语言现代化"论题,可以发现这其实是一场中国现代主义艺术运动。中国电影现代主义的核心是审美批判,但其批判的目标不是西方现代主义的科学与资本理性,而是为市场化改革开辟道路。因此,当市场化改革成为中国社会共识之后,现代主义也就随之落潮,通过1990年代的市场化进程,进入新世纪,"电影语言现代化"的审美批判命题已被消费主义的"电影语言奇观化"的论题所替代。
关 键 词:电影语言现代化 中国现代主义艺术运动 审美批判 电影语言奇观化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