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康鑫[1]
机构地区:[1]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050024
出 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7年第5期162-169,共8页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晚清民国时期报人小说与报刊新闻的互文性研究"(15CZW048)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从晚清到民国时期,随着近代报业的兴起,报人知识分子成为社会转型期极具文化影响力和文化辐射力的一个群体。而报人小说是报人知识分子所独有的话语形式。此一时期的报人小说以现代传播媒介为依托而存在,因此具有鲜明的媒体特征。报人作家依靠市场安身立命的生存方式,他们的职业意识、职业身份,报人小说的创作方式、创作资源、叙事模式、传播路径都意味着报人小说与报刊新闻之间具有必然的互文性特征。首先,报人小说文本大量借鉴新闻资源,在历史真实与故事虚构之间报人小说完成了对民族国家的文学想象。其次,具有报人与作家双重身份的报人知识分子,通过新闻与小说两种传播方式完成了自己的文化使命。此外,报人小说传承了中国小说史传传统与现代新闻传播的文化资源,而真实性是两种文化资源的共性,由此现实主义成为报人小说重要的文体特征之一。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