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鑫

作品数:17被引量: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张恨水民国报人小说报刊新闻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文艺争鸣》《高校社科动态》《戏剧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民国京剧戏曲生态与老舍的戏曲观
《戏剧文学》2025年第1期81-88,共8页高雅迪 康鑫 
202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清末民初报人小说家创作与译作的互文性研究”(项目编号:22BZW125)阶段性成果。
京剧是老舍最为熟悉也是运用最多的剧种。但在动荡的民国时期,京剧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变化中。只有了解民国时期的戏曲生态,才能在“戏曲爱好者”这一笼统界定的基础上给老舍一个更为清晰的定位。老舍的小说与散文记录了他可能接触的...
关键词:老舍 民国 《纺棉花》 京朝派 海派 
晚清民初报刊时评与报人小说的互动及其现代意义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22年第2期120-127,共8页康鑫 
2018年度河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晚清民初报人小说的文本形态研究”(项目编号:HB18WX016)阶段性成果。
报刊时评作为伴随着近现代报刊业发生、发展的新闻文体,反映了不同时期大众对报纸的期待和需求。职业报人的出现不仅为报业提供了稳定的撰稿群体,也为新闻文体和文学文体的探索、革新搭建了一条相互借鉴的道路。报人小说内在质素的“新...
关键词:报刊时评 报人小说 现代小说 
《清末民初报人小说家创作与译作的互文性研究》项目简介
《高校社科动态》2022年第4期35-36,共2页康鑫 
课题名称:清末民初报人小说家创作与译作的互文性研究(22BZW125)课题负责人:康鑫项目类别: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立项时间:2022年。
本课题以清末民初报人小说家创作与译作的互文性为研究对象,以报人小说家的文学创作与译介实践为纵线,以近现代中西文学交流为横线,分析报人小说家创作与译作文本、副文本的互文性,报人、作家、译者多重身份主体间性的互文性,中国文学...
关键词:中国文学传统 多重身份 副文本 互文性 西方文学 文学创作 项目简介 主体间性 
新闻文体与严独鹤的通俗短篇小说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0年第4期144-153,共10页康鑫 郭智超 
2018年度河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青年拔尖人才项目“晚清民初时期报人小说早期形态研究”(BJ2018119)的研究成果
晚清报章文兴起阶段,对内容的强调超过了对文体本身的关注,以启蒙救国为己任的知识分子用报章来阐述时政局势。梁启超将当时的报章文体命名为"时务文体"、"新民体",其内质均属于政论文。新闻时评的出现是报章文体进入20世纪因时而化的体...
关键词:《清议报》 新闻文体 新闻时评 兴起阶段 报章文体 新民体 梁启超 时效性 
纪录片《西南联大》:历史叙述与记忆建构被引量:1
《电影评介》2018年第24期58-60,共3页康鑫 郭智超 
2018年度河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项目编号:HB18WX016)成果。
人文历史纪录片《西南联大》既是献给西南联大诞辰八十周年的礼物,也是让我们回顾历史、重温战时一代知识分子学术精神的醒神汤。影片用五个章节回顾了西南联大建校以来的责任承担与信仰坚守。作为一部纪录片,上映短短几天便得到豆瓣9....
关键词:历史纪录片 西南联大 历史叙述 记忆 传播与发展 历史与现实 学术精神 知识分子 
穆时英《montage论》对格里菲斯蒙太奇理论的接受与创新被引量:2
《电影评介》2018年第14期22-26,共5页康鑫 郭智超 
本文系2018年度河北省教育厅青年拔尖人才项目“晚清民初时期报人小说早期形态研究”(项目编号:BJ2018119)阶段性成果。
一、格里菲斯及好莱坞在中国的影响早在1921年,上海影戏公司以其制作的《海誓》就开创了中国电影史上爱情长片的先河。影片讲述了富家女与贫穷画师之间的爱情悲欢,这种超脱门第观念的创作角度,反映出中国爱情故事片已经基本脱离了传统...
关键词:蒙太奇理论 穆时英 《一个国家的诞生》 中国电影史 爱情作品 创新 《海誓》 1921年 
被批判的“娱乐”——20世纪40年代文艺大众化论争中的徐訏与无名氏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18年第1期154-159,共6页康鑫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晚清民国时期报人小说与报刊新闻的互文性研究”(项目编号:15CZW048)的阶段性成果
20世纪40年代抗战大后方关于文艺大众化的争论中,徐訏、无名氏对"大众化"的理解显示出独特性。通过对比分析两位作家的文学观,可以发现重视文学的"娱乐"因素是他们的共同之处。无论是从"娱乐"角度阐述"大众化",还是以"新的媚...
关键词:娱乐 文艺大众化 徐訏 无名氏 
晚清民国时期报人小说与报刊新闻的互文性被引量:1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7年第5期162-169,共8页康鑫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晚清民国时期报人小说与报刊新闻的互文性研究"(15CZW048)的阶段性成果
从晚清到民国时期,随着近代报业的兴起,报人知识分子成为社会转型期极具文化影响力和文化辐射力的一个群体。而报人小说是报人知识分子所独有的话语形式。此一时期的报人小说以现代传播媒介为依托而存在,因此具有鲜明的媒体特征。报人...
关键词:报人小说 报刊新闻 互文性 
畅销书是如何炼成的?——民国三次“言情小说热”的社会文化解读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6年第2期228-236,共9页康鑫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5CZW048);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HB15WX016)成果
萨特在《什么是文学》一书中说:'阅读是作者的豪情与读者的豪情缔结的一项协定;每一方都信任另一方,每一方都把自己托付给另一方,在同等程度上要求对方和要求自己。因为这种信任本身就是豪情,谁也不能迫使作者相信他的读者将会运用自己...
关键词:运用 作者 信任 豪情 读者 社会 程度 
浩繁而通俗的国难史:张恨水抗战文学论被引量:2
《中华文化论坛》2015年第1期22-29,191,共8页康鑫 
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优秀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SY13117);河北师范大学博士基金项目(项目编号S2012B03)阶段性成果
张恨水抗战文学创作从1931年始至1948年止,共800万余言,题材涉及广泛,体裁灵活多样。纵观张恨水的抗战文学创作,犹如在翻阅一部浩繁而通俗的国难史。与30年代中国文坛上出现的书写国家忧患、民族存亡的"国难小说"相比,张恨水抗战文学体...
关键词:张恨水 抗战文学 国难史 民族意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