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民心态与明清之际的庄子定位论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邓联合[1] 

机构地区:[1]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出  处:《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23-29,共7页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BZX041);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2JJD720003)

摘  要:明清之际,怀有亡国之痛、处于艰难境遇中的遗民知识分子对庄子思想产生了强烈的精神共鸣,进而对其作出了不同的思想定位。佛教高僧俍亭净挺判庄子为禅学一支,觉浪道盛则以庄子为"尧孔真孤"。受到道盛的影响,儒家学者中的方以智、钱澄之同样把庄子归入孔门,并试图以易解庄,会通庄儒。而傅山却基于开放的子学视野齐同庄儒,且奉庄子为精神导师。王夫之则一方面断言"庄生非知道者",另一方面却又认为"凡庄生之说,皆可因以通君子之道"。凡此种种庄子定位之说,皆是明遗民知识分子特殊心态的表现形式,其中蕴涵着虚无遁世、个性解放或隐身守道等复杂的思想特质和精神取向。

关 键 词:明清之际 庄子 佛教 儒家 

分 类 号:B24[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