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章燕[1]
机构地区:[1]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出 处:《外国文学评论》2017年第2期167-182,共16页Foreign Literature Review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欧美跨艺术诗学"(14AWW001)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济慈的《希腊古瓮颂》被认为是艺格敷词的经典范例,引发了众多批评家的分析和研究。斯皮策、克里格和赫弗南的三篇文献分别从视觉艺术向听觉艺术的转换、时间艺术向空间艺术的转换和视觉艺术再现之文学再现的角度对该诗作展开了批评。笔者认为,三位批评家提出的艺格敷词中的艺术转换和再现均为济慈的创造性想象提供了可能,而想象又是这三者存在的前提条件,由此构成了济慈《希腊古瓮颂》独特的艺格敷词美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