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楚地《竹枝》乐舞考述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杨名[1] 

机构地区:[1]长江大学文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出  处:《理论月刊》2017年第5期63-66,共4页Theory Monthly

基  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6Q085);长江大学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15csz002);长江青年基金项目(2015cqn15);长江青年科技团队基金项目(2015cqt05)

摘  要:《竹枝》是唐代楚地广泛流行的民间乐舞。其起源地,在史料中并无明证,但其在唐代的发展体现为先于巴渝、荆楚广泛流行并迅速扩大于全国是可以肯定的。"竹枝"之名的由来,可能与其舞蹈道具、伴奏乐器或巫祝功用有关。《竹枝》乐舞体现出浓郁的荆楚风情,多咏巴楚风物,充满地方色彩,具有楚地文化艺术哀怨悲美的典型特征,且多写男女恋情,符合楚地巫祭传统。唐代《竹枝》的演唱亦有和声,这是楚地民歌的特点。《竹枝》之舞较为简单,多为踏歌之类,具有极强的参与性,体现出浓重的民俗意味。

关 键 词:唐代楚地 竹枝 踏歌 民俗意味 

分 类 号:I207.23[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