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哈尔滨150080
出 处:《黑龙江社会科学》2017年第3期135-139,共5页Social Sciences in Heilongjiang
基 金:黑龙江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伦理学研究"(UNPYSCT-2015021)
摘 要:东欧新马克思的重要代表人物阿格妮丝·赫勒,在东欧社会主义进程和西方左翼激进运动的双重影响下,逐步建立起以"激进需要"为基本内容的、独特的激进哲学。依托马克思的需要理论,秉承着"世界需要一种变化革新的哲学,哲学也需要一种变化革新的世界"的基本思路,赫勒在激进哲学中始终关注着人类生存的伦理困境,对多种异化的道德展开了批判。在此基础上,赫勒设想了三种道德理想,为人类未来的走向提供规范。借此,每个人根据合理性地思考都能成为自律的道德的存在,世界也由此成为道德的世界。赫勒的激进哲学既具有深厚的伦理底蕴又具有鲜明的现实维度,既有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诉求,又有对"新历史唯物主义"的建构。这是《日常生活》之后,赫勒对现代人异化的生存状态进行道德革命的再次强调。探究赫勒的激进哲学的伦理底蕴,有助于更深入地挖掘赫勒思想的丰富内涵。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