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成本的定义、分类与测量研究——基于2004-2013中国总量交易成本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6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朝阳[1,2] 李秀敏[2] 

机构地区:[1]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长春130012 [2]东北师范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长春130117

出  处:《经济问题探索》2017年第6期8-15,58,共9页Inquiry Into Economic Issues

基  金: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种子基金项目"会计经济学的构建及发展研究"(451160302115);项目负责人:刘朝阳;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林省房价波动与金融风险应对策略研究"(2015第346号);项目负责人:刘朝阳

摘  要:交易成本是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范畴,然而由于交易成本概念内涵不明确、边界不清晰,导致对交易成本概念的滥用与误解,严重制约了交易成本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文章提出广义交易成本概念及其分类框架,在此基础上改进了Wallis和North(1986)的测算方法,对2004-2013中国宏观显性交易成本进行测算。结果显示,这一期间中国宏观显性交易成本占GDP的比重从2004年的37.83%上升到2013年的42.66%,而生产转换部门交易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却呈现下降趋势。中国政府通过制度创新和制度改良,以较低的显性交易成本取代较高的隐性交易成本,充分发挥了制度的规模经济效应,降低了单位交易的制度执行成本,促进了经济增长。与以往的研究相比,文章在明确交易成本定义与分类、完善交易成本测算方法方面有所贡献。

关 键 词:广义交易成本 隐性交易成本 显性交易成本 诺思第二悖论 

分 类 号:F091.349[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F12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