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O纳米线中的取向畴  被引量:10

Orientation domains in CuO nanowires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曹凡[1] 贾双凤[1] 刘曦[1,2] 刘宇峰[1,3] 郑赫[1] 王建波[1,4] 

机构地区:[1]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显微镜中心,人工微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高等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2 [2]华中科技大学附属中学,湖北武汉430074 [3]天门中学,湖北天门431700 [4]中南大学轻质高强结构材料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083

出  处:《电子显微学报》2017年第3期214-221,共8页Journal of Chinese Electron Microscopy Society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No.2011CB9333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s.51671148,51271134,J1210061,11674251,51501132,51601132);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s.2016CFB446,2016CFB15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No.CERS-1-26);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2014T70734);中南大学轻质高强结构材料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苏州科技项目资助(No.SYG201619)

摘  要:通过简单的热氧化法,可以得到不同取向畴的CuO纳米线结构。利用群论的知识,从理论上推导出CuO纳米线中存在11种畴壁结构,其中5种已经被实验证实。同时,在800℃下得到直径较大的CuO纳米线,利用透射电子显微学相关技术分析发现,这种纳米线中存在一种新的畴壁结构,而且也属于理论上得到的11种畴壁之一。本文利用群论分析,解释了CuO纳米线中取向畴结构的生成机制,对调控CuO纳米材料的生长具有指导作用。CuO nanowires with different orientation domains are fabricated by a simple method: thermal oxidation. By means of group theory analysis,eleven domain boundaries are deduced from the orientation domains,while 5 of them have been reported in experiments. Meanwhile,CuO nanowires with larger diameters are synthesized at 800 ℃,and another domain boundary is identified by applying techniques of electron microscopy. This work provides a fundamental understanding of the growth mechanism of various CuO nanostructures,which may facilitate the design of CuO nanomaterials.

关 键 词:CuO纳米线 取向畴 群论 电子显微学 

分 类 号:TB383.1[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TN304.21[电子电信—物理电子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