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广东广州514700
出 处:《泰山医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314-316,共3页Journal of Taishan Medical College
摘 要:目的探讨腹部恶性肿瘤患者深静脉血栓(DVT)手术期间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腹部恶性肿瘤术后并发DVT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30例同期腹部恶性肿瘤术后无DVT患者(A组)和30例同期健康查体者作为健康对照组(B组)。采用ELISA法检测三组血清IL-6、TNF-α和IL-8水平。观察组均接受DVT手术治疗并于术后即刻、12h、1d、3d、5d和7d时复查以上项目。统计患者急性期缓解率(APR)、远期通畅率(LPR)、瓣膜功能正常率(NVVFR)和血栓后综合征(PTSR)等近远期疗效并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腹部恶性肿瘤术后并发DVT患者DVT围术期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其近远期疗效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术前血清IL-6、TNF-α和IL-8等炎性因子水平均高于A组和B组,且A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亦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观察组术后3d、5d和7d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降低(P<0.05)。观察组APR、LPR、NVVFR和PTSR分别为100.00%、76.92%、59.62%和28.8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IL-6、TNF-α和IL-8等炎性因子水平与其APR、LPR、NVVFR和PTSR等近远期疗效均相关(P<0.05)。结论手术治疗可下调腹部恶性肿瘤术后并发DVT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且血清炎性因子与其近远期疗效相关,这可能与炎性因子对纤溶功能、血栓形成等的影响相关,因此血清炎性因子可作为腹部恶性肿瘤术后并发DVT患者手术疗效评估的参考依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