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安徽公安职业学院,安徽合肥230088 [2]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100038
出 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75-81,共7页Journal of People’s Public Security University of China:Social Sciences Edition
摘 要:侦查讯问中识别谎言的方法近几十年在国外得到充分的重视,研究范式从对非言语行为的观察到对言语行为的分析之间交互转换。近期,通过使用证据的策略来发现犯罪嫌疑人陈述之间以及陈述与证据之间不一致的言词提问方式是研究的热点,国外学者对使用证据的时机和具体方法做了诸多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证据在时间上以在讯问中期渐进式出示的方式更具有优势,而过早使用证据是在技巧性和揭谎效果方面表现最差的方法。渐进式的使用证据可以通过使用证据的框架矩阵获得更好的效果。国外相关研究对国内侦查讯问中以用证识别谎言的实践及理论研究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出示证据一般应在犯罪嫌疑人完成自由陈述并由侦查人员就自由陈述提出相关问题之后;二是出示证据之前要围绕待出示的证据穷尽其辩解的可能性;三是重视对言语行为与非言语行为线索的综合运用;四是在讯问理论研究方面要强化实证研究的方法来构建本土化的识别谎言方法。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