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沧州师范学院 [2]沧州师范学院历史学院
出 处:《公关世界》2017年第13期56-63,共8页PR World
摘 要: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一个极为重要的战役,在此役中,诸多历史人物的公关策略对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局面的确立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例如诸葛亮与鲁肃在赤壁之战前就已经不约而同的做到了英雄所见略同.诸葛亮的《隆中对》为刘备集团解答了三个问题:是什么?何处去?怎么办?其中谈到孙权集团在江东的统治已经稳固,"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1]".孙权集团可以用作援手,却不能打他的地盘的主意,而曹操必定会成为恢复汉室的重大障碍,所以刘备集团要联合孙权集团来共同对抗强大的曹操.在孙权即位之初,他也遇到了像诸葛亮这样的人物,这个人就是鲁肃.鲁肃为孙权提出了《榻上策》.《榻上策》是鲁肃在建安五年,与孙权合榻对饮的时候,对孙权提出的与诸葛亮《隆中对》相似的治国策略.孙权问鲁肃:"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孤承父兄余业,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顾,何以佐之?"鲁肃对曰:"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1]"无论是诸葛亮的《隆中对》还是鲁肃的《榻上策》,都有彼此结盟的预先谋划.既然英雄所见略同,那么接下来结盟以及维持并巩固联盟的事情也就顺理成章了.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