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牛志强[1]
出 处:《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71-86,共16页Journal of Ningxia University(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摘 要:陶渊明诗文中有大量的三玄典故,通过对其用典目的的分析,可以准确把握陶渊明思想取向和变化过程。典故运用的背后是陶渊明对上古文献的接受情况,也是他的思想世界的构成部分。本文统计得出,有53首诗文涉及三玄典故,并以陶渊明42岁彻底退隐为分界线,十首诗作于归隐前,43首诗文作于归隐后。归隐前渊明化用三玄典故归于儒家,即儒道合一,以儒为主;归隐后则以道为主,儒家稍稍显露。归隐前体认人生抱负,归隐后体认自然大道,但都充满了陶渊明独特的生命感悟。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