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玄

作品数:52被引量:20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闫春新陈建翔臧要科杨杰王云飞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开封教育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江淮论坛》《哲学动态》《中学生(青春悦读)》《中国经济景气月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三玄”中的“象”与“象罔”语义探赜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83-88,共6页胡远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1BZW005);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项目(2023BWX024);郑州航院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基金项目(2024CX151)。
魏晋时期始称《老》《庄》《周易》为“三玄”,“三玄”作为中国早期哲学典籍,是溯源“象”与“象罔”语义的重要文本依据。“象”与“象罔”的语义及其衍变路径,蕴含在概念发生的语境之中,并在与相关概念的关系中呈现出来。概言之,“...
关键词: 象罔 三玄 
经典解读众妙生生——李振纲教授《老庄易三玄浅解》读后
《河南图书馆学刊》2024年第9期138-140,共3页宋园园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和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途径之一。作为“三玄”的《老子》《庄子》《周易》蕴含丰富的哲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对社会和个人都具有启发作用。李振纲教授的《老庄易三玄浅解》...
关键词:《老庄易三玄浅解》 传统文化 推陈出新 
作为“伦理学之后”的“三玄”
《道德与文明》2021年第2期5-21,共17页邓晓芒 
《周易》《老子》《庄子》号称"三玄",三者共同创立了中国古代"伦理学之后"的形而上学。《易传》展示了形而上学超越于儒家伦理之上的实践哲学本质;《老子》的"道论"将实践哲学纳入类似于康德的实践"模型"的隐喻之中,建立起天之道、圣...
关键词:三玄 伦理学之后 实践模型 天道 无为 至人 
魏晋清谈探析
《河北画报》2020年第10期86-87,共2页王执奂 
汉末至魏晋时期,出现了一种新鲜的文化现象,此现象具有一种超脱的玄学风气,并逐渐发展为辨名析理的清谈活动。魏晋玄学是清谈的理论形式,因此清谈的发展为玄学也注入了生机。由此可知其重要性。作为中国历史上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现象,...
关键词:清谈与清议 魏晋玄学 “三玄”易老庄 清谈方式 
论魏晋六朝玄谈中的易学被引量:2
《社会科学战线》2019年第4期76-84,共9页严耀中 
《易》之占卜显露入世的变革意识,《易传》更是提高了道德礼制的神圣性,故而和老庄思想相悖。至少从孔子起,《易》为六经之首,易学成为儒家根本之学。王弼进一步将儒家义理充实在《易》注中,为历来公认。魏晋六朝《易》被列入"三玄"之中...
关键词:魏晋六朝 易学 王弼注 三玄 自然与名教 
国学有大美
《湖南教育(上旬)(A)》2017年第12期63-63,共1页刘萍 
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国学源自天地,从伏羲仰天俯地而悟《易经》,到屈原漫游天地而得《九歌》,再到竹林七贤隐居山林而通三玄,古之高士,欲有所得,无不与天地相交接。故我说:“国学亦有大美。”国学大美,美在境界,美在德操,...
关键词:《九歌》 七贤 横野 三玄 低吟浅唱 古诗词教学 国学经典 诗歌世界 李老师 课堂情境 
《中国的品格》之三玄要义
《民主与科学》2017年第3期72-73,共2页楼宇烈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为了反对当时已经僵化的象数之学和制造出无数假孝廉、假道学的名教,思想家们从《周易》《老子》《庄子》中汲取营养,开创了玄学一派.
关键词:三玄 品格 中国 魏晋南北朝 《庄子》 《老子》 《周易》 思想家 
“三玄”与陶渊明思想被引量:1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71-86,共16页牛志强 
陶渊明诗文中有大量的三玄典故,通过对其用典目的的分析,可以准确把握陶渊明思想取向和变化过程。典故运用的背后是陶渊明对上古文献的接受情况,也是他的思想世界的构成部分。本文统计得出,有53首诗文涉及三玄典故,并以陶渊明42岁彻底...
关键词:陶渊明 三玄 儒家 道家 生命思想 
魏晋时期“三玄”文本的价值意义
《新西部(中旬·理论)》2017年第3期71-72,82,共3页魏学倩 
学界习惯将《老》、《庄》、《周易》并称"三玄"。文章认为两汉时期对儒家经典的研究坠入繁琐的考证,影响了儒家学说的学习。汉代后期,尤其是魏晋时期对"三玄"的研究,一方面为魏晋玄学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体现了魏晋时期学术...
关键词:三玄 魏晋南北朝 魏晋玄学 
再论魏晋玄学与儒道会通被引量:2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6-12,共7页谢大宁 
近代的魏晋玄学诠释,经常将玄学的发生放在魏晋时代思潮之寻求儒道会通上来理解。可是这样的理解模式真是恰当吗?本文试图探问在汉末时期是否真存在某种会通儒道的事实,特别是道家在汉朝是个没落的家派,从先秦到两汉对道家的诠释也是极...
关键词:魏晋玄学 儒道会通 自然与名教 三玄 援老入易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