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克秀[1]
机构地区:[1]温州大学音乐学院
出 处:《中国音乐学》2017年第3期13-31,37,共20页Musicology in China
摘 要:黄翔鹏先生"同均三宫"乐学理论的提出,其历史渊薮最早可见《汉书·律历志》的"三统""三正""三始",以及"清商三调"、荀勖"笛上三调"。现今晋北笙管乐之应律乐器笙,为八律,"本调""尺字调""四字调"三调,即为"同均三宫"。隋代"唯奏黄钟一宫",实际上是可以奏出"正声""下徵""清商"三宫,《隋书·音乐志》所谓"蕤宾之宫",亦即同于晋北笙管乐之"勾凡调"。清商音阶的实际谱例,则可见宋人赵彦肃《风雅十二诗谱》、姜夔《越九歌》,以及元代熊朋来《瑟谱》中的律吕字谱,而蔡元定《燕乐书》"俗乐以闰为正声",《续通典》"以商名宫,即清商调也",则都可谓"同均三宫"之乐学遗存。"同均三宫"雅、俗同用,是一个客观存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