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瑾瑜[1] 张日平[1] 孙丽霞[1] 王贤[1] 刘彩霞[1]
机构地区:[1]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广东汕头515041
出 处:《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105-107,共3页Journal of Shantou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基 金:广东省医学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B2014291)
摘 要:目的:评估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PRK)和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两种方法治疗中低度近视的疗效。方法:连续收集我院行表面切削手术的80例患者,分为TransPRK组(40例,共78眼)和LASEK组(40例,共80眼),两组病人均使用阿玛仕准分子激光系统的消像差模式进行切削治疗。随访3个月,观察术后上皮愈合时间、术后第1天疼痛评价、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角膜像差、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情况及角膜光密度的变化。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TransPRK组在术后上皮愈合时间和疼痛评分方面均优于IASEK组(P<0.05)。TransPRK组术后1、3个月等效球镜度无差异,而LASEK组术后3个月优于术后1个月(P<0.05),而两组间差异比无统计学意义。视力方面,两组均呈现出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稍下降,到3个月时恢复至术前水平的变化趋势(P<0.001;P<0.05),而组间比较未见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1个月角膜彗差、角膜高阶像差均较术前出现不同程度升高,到术后3个月基本稳定;其中LASEK组术后1个月时角膜彗差较TransPRK组高(P<0.05);另外角膜球差在术后1个月、3个月时均与术前无明显差异。术后1、3个月两组间Haze的分布未见统计学意义。两组角膜光密度术后1个月均较术前增加,至术后3个月恢复到术前水平(P<0.001),组间对比也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TransPRK术后上皮愈合更快,疼痛轻微,而在视力、屈光度、像差、Haze和角膜光密度方面与去瓣LASEK疗效基本相当。
关 键 词: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 中低度近视 角膜密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