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兔骶髓缺血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评估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赵树超[1] 董娴宁[1] 曲婷婷[1] 宋启民[2] 

机构地区:[1]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青岛266000 [2]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出  处:《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7年第7期425-429,共5页Chinese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s

基  金:山东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面上项目(编号:2015WS0375)

摘  要:目的建立公兔不同水平骶髓缺血损伤动物模型并应用球海绵体肌反射(bulbocavernosus sphincter reflex,BCR)对模型进行评估。方法 36只新西兰大白兔公兔随机区组法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6),实验组按照尾头方向结扎左肾动脉和动脉分叉间腰动脉的水平分为1根、2根、3根、4根和5根组共5亚组(n=6),分别结扎1根、2根、3根、4根和5根腰动脉,记录血管结扎后2 h及2 d的BCR波,分别在麻醉清醒和血管结扎后2 d进行运动功能评分,2 d后取骶髓HE切片观察。对照组(n=6)用于排除麻醉、手术对BCR的影响。结果对照组麻醉和手术后不同时间的波幅应用单组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234和F=1.492,均P>0.05);对照组麻醉和手术后不同时间的潜伏期应用单组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911和F=3.80,均P>0.05)。实验组术前、结扎后2 h和结扎后2 d三个时间点BCR波幅与基线波幅的百分比值,经单因素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29.943,P<0.05);实验组术前、结扎后2h和结扎后2 d三个时间点BCR潜伏期,经单因素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711,P<0.05)。1根组、2根组手术前后和3根组术后2 d运动功能评分无变化;3根组麻醉清醒后和4根、5根组手术后不同时间运动功能评分与对照组和手术前经Wilcoxon秩和检验均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尾头方向分别结扎左肾动脉和动脉分叉间不同水平的腰动脉可以建立不同程度的骶髓缺血损伤动物模型。

关 键 词:球海绵体肌反射 骶髓缺血损伤 动物模型 公兔 

分 类 号:R-332[医药卫生] R651.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