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州350108 [2]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州350004
出 处:《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7年第7期898-900,共3页JOURNAL OF BASIC CHINESE MEDICINE
基 金: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科研专项课题(JDZX2012017)-基于尿蛋白质组学技术探讨"真实世界"的辨证论治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的临床研究;福建省中医药科研项目计划(wzsb201305)-中医辨证论治对慢性肾脏病4期患者蛋白质能量消耗影响的临床研究;福建省中医药科研项目计划(wzsb201312)-运用"五运六气"理论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疗效观察与分析
摘 要:今观夫后世学者多简单援用"胃气通降""脾升胃降"等理论对李东垣脾胃学说进行演绎推导,恐有先入为主之见和主观臆测之嫌,而对于诸多理论亦难以诠释精当,故我们遍考其李东垣著述提出"胃气升发"说。基于李东垣的观点我们溯源经典,指出"胃气升发"一说肇始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生理方面,胃气平而上行以游溢精气、化生气血、充实经隧,为五脏六腑之本;病理上胃虚而不能转运升发则诸窍不利、五脏气皆乱矣。故从经络走行、阴阳升降、脏腑关系、处方用药、脾胃调护等5个方面对胃气升发论进行阐发,试对李东垣的"胃气升发"说机理及其临证运用予以总结,以期丰富其脾胃学说。
分 类 号:R222.19[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