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氨基水杨酸在炎症性肠病中的研究进展及化学预防作用  被引量:6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卜一芝 罗娟[1] 缪应雷[1] 

机构地区:[1]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云南省消化疾病研究所,云南昆明650032

出  处:《内科理论与实践》2017年第3期205-208,共4页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Concepts & Practice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81660100;81670501);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6FA033);云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编号:L-201607);昆明医科大学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项目编号:CXTD201611);云南省卫生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4NS123);昆明市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5-3-A-02243)

摘  要:炎症性肠病(IBD)是病因尚未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自从20世纪40年代瑞典Nana Svartz发现柳氮磺嘧啶(SASP)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同时还可以改善伴发的结肠炎症状,1952年首次报道SASP用于治疗UC,至1977年英国牛津大学Hanauer发现SASP活性成分是5-氨基水杨酸(5-aminosalicylic acid,5-ASA),近年来对5-ASA的认识和研究逐渐增多,综述如下。

关 键 词:5-氨基水杨酸 炎症性肠病 溃疡性结肠炎 化学预防 

分 类 号:R574[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