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徐宏伟[1] 戴彦苗 徐倩菲 吴坚芳[1] 许邹华[1] 徐进康[1]
出 处:《国际消化病杂志》2017年第4期249-251,共3页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estive Diseases
摘 要:目的探讨蓝激光内镜系统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昆山市中医医院112例疑似食管黏膜病变患者,分别采用普通白光内镜、联动成像技术(LCI)、内镜智能分光比色技术(FICE)、碘染色内镜和蓝激光成像技术(BLI)进行检查,并比较各项技术对病灶的检出率和对病灶边界的显示率。对BLI模式下的图像特征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病灶的检出及病灶边界的鉴别方面,BLI和碘染色内镜成像优于其他内镜技术。BLI模式显示,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IPCL)在高级别及早期食管癌中以B1型为主,在低级别病变中以A型和B1型为主,在炎性病灶和正常黏膜中以A型为主。背景黏膜着色征在高级别及早期食管癌中均呈阳性,在低级别及炎性病变中阳性率分别下降至27.5%和24.3%,而在正常黏膜中无1例呈阳性。结论蓝激光内镜系统在食管病灶的检出率、病灶边界的界定上具有优势。此外,在BLI模式下观察病灶内的IPCL特征和背景黏膜着色征,有助于发现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
关 键 词:蓝激光成像技术 早期食管癌 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 背景黏膜着色征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