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丁四新[1]
机构地区:[1]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出 处:《哲学动态》2017年第9期31-39,共9页Philosophical Trend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出土简帛四古本<老子>综合研究"(15ZDB006)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楚竹书《恒先》的宇宙生成论可分为三重,第一重以"恒先"为终极始源,将整个宇宙的生成划分为"恒无"和"气有"两大阶段;第二重以"浊气"与"清气"为起点,指向人、物的生成及其如何生成;第三重以"或"为起点,指向名事世界的生成。终极始源"恒先"的特性是"无有",而"有"又是以"气"来规定的,"无有"即是对"气"的否定或指气的缺失状态。因此《恒先》是以气论为基调的。我们可以借鉴王充"天地合气,物偶自生"的命题来理解《恒先》"自生"概念的内涵;不过,竹书"气是自生"是相对于"恒莫生气"来说的,因此难以将竹书的"自生"观念普遍化,推广到其宇宙生成论的每一阶段上。实际上在竹书中,"或作"和万物的生作都带有泛灵论的色彩,因此《恒先》的宇宙生成论不是纯粹自然主义的。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