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杨贺[1]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出 处:《民俗典籍文字研究》2016年第1期128-141,共14页
基 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汉语词汇通史”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0AYY004)
摘 要:《诗经·邶风·终风》"寤言不寐,願言则嚏"的解释,历来人言人异。经文"寤言不寐,願言则嚏"的"嚏"有诸多异文:毛诗本作"疌",韩诗本作"嚏",郑玄笺注本作"嚏(俗体作啑)",王肃注本作"疐",崔灵恩集注本作"疌",陆德明《经典释文》作"疌"。认为"疌""啑""疐"都是因与"嚏"形近而讹。通过对比毛亨、许慎、郑玄、王肃、崔灵恩、朱熹、闻一多七家对"寤言不寐,願言则嚏"的解释,指明是非正误皆是由对"嚏"这一民俗词的理解而引起的。"嚏"在我国古代文化里一直保留了两个含义:一个是病名,一个是民间"嚏占术"俗风的遗留。文章结合诗旨,追踪了"嚏"的民俗文化意义,认为郑玄的训释最为允当,"願言则嚏"中的"嚏"正是郑玄对"嚏"的民俗文化义的发现与训解。文章最后探讨了"嚏占术""嚏民俗""嚏文学描写手法"以及文化意义的引申发展关系。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8.22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