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美里作品中的身份书写——以《水边的摇篮》为例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范宗朔 

机构地区:[1]大连外国语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出  处:《参花(上)》2017年第10期84-86,共3页

摘  要:战后,一批女性作家开始登上日本文坛,打破了男性作家霸据文坛的局面,其中柳美里创作的长篇小说《家庭电影》荣获第116届芥川文学奖,引起了日本文坛对她的极大关注。柳美里之所以能引起日本文坛对她的关注,除了与其丰硕的写作成果有关,更值得注意的是她的创作身份。她是一名在日韩国人,虽然她在日本出生长大,但她却流着韩国人的血。历史赋予这一身份不可抹灭的印迹,而这一印迹势必会潜移默化地体现在其文学创作中。虽然柳美里的文学创作很少直接触及政治或社会问题,但如果我们有意识地以在日朝鲜人的身份视角去透视其文学作品,就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着的身份书写,尤其是殖民意识的体现。

关 键 词:在日韩国人 柳美里 《水边的摇篮》 身份书写 

分 类 号:I267[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