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出 处:《海外华文教育动态》2017年第7期15-21,共7页
摘 要:一、研究背景及缘起中国在义务教育的普及和人口跨区域流动的背景下,辅以大众传媒、网络文化、通婚杂居的外部推力,封闭、僵化的社会开始松动,普通话与方言普遍接触并相互影响。随着国际环境与社会现实的发展需要,语言同样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与调整。从宏观层面来看,普通话意识是中国走向世界的现实诉求。语言既属于一个民族文化成果的一部分,也是民族文化向外传播的重要载体。可以说,一个国家中通用语言的普及程度是衡量该国文化教育发达程度的显著标志。历史告诉我们,文化输出最强有力的工具是语言。以美国为例,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用两百年的发展在经济上赶超许多比它历史更为久远的国家,伴随着其国力的强盛,美国文化成为流行文化的代名词,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与吸引力,成为“语言帝国主义”。现代社会是高度统一的社会,随着社会、经济、交通、信息的高速发展,地域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即使放眼于全球,也如同一个村庄。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统一的交际语言与工具。相对统一的普通话意识、丰富的民族知识和智慧、强大的民族生存能力折射着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完整性与协同性。以此为立足点,中国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