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立脚点”的位移和话语变革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陶磊[1] 许争昱[1] 

机构地区:[1]南京医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26

出  处:《湖北社会科学》2017年第9期174-180,共7页Hubei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城市社区空间环境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14BKS09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困境与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人学取向研究分析"(15YJC710054);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重点资助课题(B-a/2015/01/040)

摘  要: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政治中的教育活动"和"教育中的政治活动"之间游移不定,凸显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立脚点"的现实窘迫,其背后则反映了学科在陷入"泛政治化"、"去政治化"和"中性化"争论之中的纠结与彷徨。马克思的总体性思想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立脚点"探寻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上的指引:一方面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立脚点"公共性的位移作为一个社会自然历史过程提供了理论证明上的支撑;另一方面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立足于公众,走向学科自主与独立予以实践上的规训。具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话语的变革需要正确处理宏大叙事和微小叙事之间的张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从业人员要勇于进入公共空间,并在其中操练话语表达;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情感话语转换,建构公众的历史记忆,促进政治认同。

关 键 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立脚点” 公共性 话语 

分 类 号:G41[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