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空间的民族民间体育节事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广西宾阳“炮龙节”为个案  被引量: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萍[1] 王溯[1] 

机构地区:[1]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体育部,广西桂林541004

出  处:《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337-343,共7页Journal of Guilin University of Aerospace Technology

基  金: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广西少数民族民间体育节事的体育人类学研究>(14YJC890036)

摘  要:运用文本分析、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空间理论,以民族民间体育节事广西宾阳炮龙节为个案,对民族民间体育节事文化空间可持续发展进行探究。研究认为,实现民族民间体育节事的可持续发展,对民间体育节事文化空间的核心象征物、文化符号等节事景观必须是原生传统文化的真实表达,对节事文化的构建要符合乡土的社会生活逻辑,注重民众的参与性和认同感,同时将节事操办权力归还基层群体和组织。唯有如此,民间体育节事才能真正地回归民间,并不断地进行节事文化空间的再生产,因此而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关 键 词:民族民间体育 节事 文化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 宾阳炮龙节 可持续发展 

分 类 号:G85[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