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超[1]
出 处:《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7年第5期85-89,共5页Journal of Hulunbuir University
摘 要:随着不同时期我党文艺路线对"现实主义"认识的嬗变,小说《山乡巨变》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际遇,原因就在于周立波在不同革命阶段所形成并坚持着的广阔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与不同历史语境发生着融合与冲突。亭子间时期,逼仄局促的生活空间和对苏联革命文学的译著赋予周立波反抗精神、自由理念和先进的美学思想;抗战前线的暴风骤雨使他真切地认识到革命的艰巨,以冷静的视角看待现实;鲁艺时期的任教经历则梳理了他个人的文艺观念并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参与中走向底层,走向工农兵的创作道路。这些人生经历打开了周立波"广阔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使周立波在《山乡巨变》中将合作化运动放在人民内部矛盾的框架中,以冷静的笔调完成历史叙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