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子间,抗战前线与鲁艺——《山乡巨变》“广阔现实主义”的创作成因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超[1] 

机构地区:[1]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出  处:《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7年第5期85-89,共5页Journal of Hulunbuir University

摘  要:随着不同时期我党文艺路线对"现实主义"认识的嬗变,小说《山乡巨变》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际遇,原因就在于周立波在不同革命阶段所形成并坚持着的广阔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与不同历史语境发生着融合与冲突。亭子间时期,逼仄局促的生活空间和对苏联革命文学的译著赋予周立波反抗精神、自由理念和先进的美学思想;抗战前线的暴风骤雨使他真切地认识到革命的艰巨,以冷静的视角看待现实;鲁艺时期的任教经历则梳理了他个人的文艺观念并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参与中走向底层,走向工农兵的创作道路。这些人生经历打开了周立波"广阔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使周立波在《山乡巨变》中将合作化运动放在人民内部矛盾的框架中,以冷静的笔调完成历史叙事。

关 键 词:周立波 《山乡巨变》 广阔现实主义 创作成因 

分 类 号:I207.4[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