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童话翻译中的文类问题——以《白雪公主》在民国时期的翻译为例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莹莹[1] 

机构地区:[1]暨南大学,广东广州510632

出  处:《贵州社会科学》2017年第11期45-50,共6页Guizhou Social Sciences

基  金:贵州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经典童话电影改编去经典化问题研究"(15GZYB35)

摘  要:虽然中国古代存在类似童话的作品,但作为一种文类的中国童话则是在民国时期童话翻译的影响之下,与中国传统文类逐渐融合形成的,与西方童话有所差别。以《白雪公主》在民国时期的翻译为例,"五四"运动前的译者偏好使用文言文,用传统的俳谐、传奇等文章体式来翻译童话《白雪公主》,而"五四"运动后的译者受新文化运动以及"儿童本位"思想的影响,采用更加直白的白话文以尽量贴合原著的形式来翻译。然而,不论是采用传统文类还是贴合原著的翻译,中国传统的"文以载道"思想都被加到了童话的翻译之中,造成了中国童话文类在形成之时就有着注重教育性的"成人气",也使得作为一种文类的中国童话与西方童话区分开来。

关 键 词:童话翻译 童话文类 《白雪公主》 文以载道 民国文学 

分 类 号:I206.6[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