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裴宇恒[1] 韩彦青[1] 李东芳[1] 冯鹏[1] 薛国芳[1] 连霞[1] 李光来[1] 谭杰[2]
机构地区:[1]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山西太原030001 [2]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太原030001
出 处:《临床医药实践》2017年第12期907-909,共3页Proceeding of Clinical Medicine
摘 要:目的:探讨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后7 d连续血肿腔内注射不同剂量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脑组织神经元结构的影响。方法:根据入选条件选取应用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治疗的严重颅内血肿患者18例作为观察组、5例作为对照组。根据复查CT结果,血肿基本清除后,将观察组分为2 mg/kg(A组)、0.8 mg/kg(B组)、0.32 mg/kg(C组)3个亚组,每组6例,连续7 d,血肿腔内分别注入不同剂量的GM1,对照组5例(D组)给予0.9%生理盐水。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标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ESS)评分标准以及临床疗效评价标准评价治疗效果。观察注药前及注药后不同时间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变化。抽吸最后一次液化部分血肿分离脑组织后拔针,将脑组织染色,透射电镜下观察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A、B、C组注药3 d、4 d后NIHSS评分降低相对明显,其中B组的NIHSS评分降低最为明显。观察组ESS评分高于对照组,其中B组的ESS评分变化最大。治疗7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2.22%,对照组为20.00%,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全身应用神经节苷脂GM1和脑内局部应用相比,脑内局部用药疗效明显提高,但局部用药量增加并未出现疗效增强,提示局部用药量与神经功能恢复并不是正相关关系。
关 键 词: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分 类 号:R743.3[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