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性视野下的民族互嵌型社区探析  被引量:17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世靓[1,2] 王伯承 

机构地区:[1]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2]青海大学财经学院 [3]上海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  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2期49-54,共6页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青海省民族互嵌型社区的现状及建设路径研究"(15BSH11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西藏农牧民的可持续生计与就业问题研究"(14BMZ08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西南民族地区生态移民的社会适应研究"(14ASH010)阶段性成果

摘  要:"公共性"是促成当代"社会团结"的重要机制。公共性既是民族互嵌型社区的本质内涵,又是民族互嵌型社区发展建设的根本动力。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积极构建民族互嵌型社区公共性的内在意涵。民族社区的"互嵌"困境主要表现为互嵌空间的不足、精神互嵌的缺失、原子化个人的行动困境及其所带来的公共精神阙如。民族互嵌型社区公共性源于多民族"共在"和"共处"的基本事实。民族互嵌型社区公共性供给的实践路径为需求导向与民族社区公共空间的营造;理性沟通与民族社区公共空间的维系;多元参与和民族社区合作治理的实现。

关 键 词:公共精神 民族互嵌型社区 民族关系 公共性供给 实践路径 

分 类 号:C956[社会学—民族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