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中医药院校统编《中医诊断学》教材中浮沉脉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的发展演变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于晓飞[1] 董正平[1] 王科军[1] 

机构地区:[1]滨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山东烟台264003

出  处:《时珍国医国药》2017年第10期2485-2487,共3页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基  金:国家教育部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山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5M028);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5-269);滨州医学院科研启动基金(BY2014KYQD14)

摘  要:通过系统搜集、梳理、分析多版《中医诊断学》国家统编教材中浮与沉脉的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对其认识的发展变化过程总结如下:历版《中医诊断学》教材对浮、沉脉脉象特征的描述基本一致,除1版教材赋予浮脉滑利特点之外,均认为浮、沉脉是描述脉位浅深的相反脉;临床意义方面,早期教材仅就主病进行了论述,即浮脉主表证、虚证,沉脉主里证,并以兼脉有力无力区分表实、表虚、里实、里虚。至六版教材始,不再讨论"表实"浮而有力、"表虚"浮而无力的问题,而是以有力与无力区分人体正气虚否,避免了表虚是否归属表证的争论,同时提出浮、沉脉可以为生理性脉象,由桡动脉部位浅深,或因季节阳气升降等生理因素形成。

关 键 词:浮脉 沉脉 脉象 临床意义 中医诊断学 

分 类 号:R284[医药卫生—中药学] G420[医药卫生—中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