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的表现性简述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悦[1] 

机构地区:[1]鲁迅美术学院

出  处:《美术教育研究》2017年第18期19-19,共1页Art Education Research

摘  要:"表现性"一词在西方绘画史上并不是一个起始就明确存在的概念。绘画的表现性是在艺术自律和艺术家主体性确立的背景下产生的。文艺复兴时期,《名人传》的作者瓦萨里就认为"艺术品完美地再现了自然对象",即认为艺术家的主观制作能力需要与外部世界和谐对等,这才是艺术完美的决定性因素。这说明在文艺复兴时期艺术质量的评价标准还是艺术家能否凭借技巧把握客观的外部世界,当时"表现性"的概念还不够清晰,或者说还不能成为判断艺术质量的标准之一。"表现"也不是一个孤立的概念,到了欧洲启蒙时期,笛卡儿转变了认识论的主客二元关系,认为主客体都是主体意识的组成部分,并非只有对象的属性。在这一世界观转变的前提下,艺术家确立了主体性,不再需要以能否凭借技巧还原外部世界作为唯一的艺术目标,有些艺术家于是转而向内探索作为主体的人的内部感知、情绪和心理,通过绘画把这些内在属性呈现在画面上。这一实践过程才确立了表现性相对于客观性的概念。

关 键 词:绘画 表现性 表现主义 

分 类 号:J205[艺术—美术]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