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社会”的理论基础辨析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海青[1] 

机构地区:[1]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  处:《前线》2017年第12期76-77,共2页

摘  要:自20世纪90年代传入中国之后,公民社会理论一直处于显学位置。“公民社会”原词早期译为“市民社会”,突出其经济组织与经济活动的内涵,今天则越来越多地被译为“公民社会”,突出其社会自治与公民权利的内涵。按照当时流行的理解,公民社会是在政府与市场之外的公民自主活动领域,其结构性要素主要包括私人领域、社会组织、形成公共舆论的公共领域、社会运动等。

关 键 词:公民社会理论 20世纪90年代 “市民社会” 结构性要素 经济活动 经济组织 公民权利 社会自治 

分 类 号:D632.9[政治法律—政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