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社会理论

作品数:69被引量:309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相关作者:姜士伟路鹏陈东华陈为雷肖日葵更多>>
相关机构:中共中央党校燕山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厦门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公民社会视角下基于第十四届全运会的西安体育志愿服务研究
《文体用品与科技》2022年第16期185-187,共3页单玉霞 
单玉霞主持的2021年陕西省体育局常规课题《公民社会理论视角下西安体育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研究》(编号:2021181)的部分成果。
中国志愿服务起步晚、发展快,正逐步走向制度化、法制化。与国外志愿服务的法制化、社区化、全民化发展相比,中国志愿服务社会力量发育不全。作为志愿服务体系的一部分,体育志愿服务在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中的作用和价值日益突出。在公民...
关键词:公民社会理论 第十四届全运会 体育志愿服务 
马克思主义的公民社会理论及其现实意义被引量:6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105-117,共13页胡为雄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百年历史”(11BZX010)。
马克思主义的公民社会理论是在批判黑格尔的市民社会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马克思指出政治革命是市民社会的革命,他强调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恩格斯则设想无产阶级革命建立民主的国家制度后,措施之一是建筑作为公...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市民社会 公民社会理论 
洛克公民社会理论的困境及其出路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下旬)》2018年第5期86-89,共4页周艳琼 
洛克认为,由于自然状态存在不可克服的缺陷,人们自然权利的享受很不稳定,于是根据契约精神自愿结合成公民社会,将自己的部分权利让渡给国家。公民社会健康有序地运行,有赖于公民公正合理地行使政治权利和自觉地履行政治义务。然而,人的...
关键词:洛克 公民社会 困境 出路 公民教育思想 
廓清西方公民社会理论迷雾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8年第4期90-90,共1页刘志明 
西方公民社会理论刻意强调西方国家社会与政府的区别或所谓适当的分离,有时甚至强调社会与政府之间的所谓“对抗”关系,但是,这种“区别”或者“对抗”并不是在要不要维护资本主义私有产权制度、资本主义的经济自由以及资产阶级民主政...
关键词:公民社会理论 西方国家 民主政治权利 社会主义政权 私有产权制度 资本主义 国家社会 资产阶级 
刘志明:廓清西方公民社会理论迷雾
《红旗文稿》2018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西方公民社会理论刻意强调西方国家社会与政府的区别或所谓适当的分离,有时甚至强调社会与政府之间的所谓“对抗”关系,但是,这种“区别”或者“对抗”并不是在要不要维护资本主义私有产权制度、资本主义的经济自由以及资产阶级民主...
关键词:公民社会理论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西方 刘志 私有产权制度 民主政治权利 国家社会 资产阶级 
廓清西方公民社会理论迷雾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8年第2期92-92,共1页刘志明 
虽然西方公民社会理论的形成、发展对维护和促进西方国家普通公民的权利、权益并非毫无裨益,但是,当我们把目光从西方国家转向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时候,西方公民社会理论的这些本来就微不足道的“裨益”立即就荡然无存了。它纯粹只是20世...
关键词:公民社会理论 西方国家 20世纪70年代 普通公民 理论工具 资本主义 权利 权益 
“公民社会”的理论基础辨析被引量:1
《前线》2017年第12期76-77,共2页李海青 
自20世纪90年代传入中国之后,公民社会理论一直处于显学位置。“公民社会”原词早期译为“市民社会”,突出其经济组织与经济活动的内涵,今天则越来越多地被译为“公民社会”,突出其社会自治与公民权利的内涵。按照当时流行的理解,公民...
关键词:公民社会理论 20世纪90年代 “市民社会” 结构性要素 经济活动 经济组织 公民权利 社会自治 
我国城市社区自治的基础
《商》2016年第29期57-57,共1页李丹丹 
我国的城市社区自治是城市社区居民依法直接管理社会基层公共事务的一种民主形式,是推进我国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环节。因此,对于我国城市社区自治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各专家、学者和研...
关键词:城市社区自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城市社区居民 基层民主建设 公民社会理论 自组织理论 民主形式 公共事务 
从宏观到微观:非营利组织与政府关系研究述评被引量:1
《社会科学文摘》2016年第7期71-72,共2页张雪 
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路径相较于西方经验有着明显差异。我国非营利组织经历了断裂与重建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政府"催生"的产物,二者间的关系形态是我国非营利组织研究难以回避的议题。本文分别选取宏观、中观及微观层面具代表性的理...
关键词:实践特征 关系形态 政府关系 公民社会理论 研究成果 错误分析 中国公民社会 互动模式 西方经验 资源依赖理论 
政府或社会,谁才是道德重建的主体?——评《现代视域下公共道德及其基础的研究》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99-100,共2页彭栋梁 
"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一百年前的新文化运动中,当时中国知识界的精英就清醒地意识到伴随着社会转型的必须是道德的重建。但道德如何重建?政府或社会,谁才是道德重建的主体呢?近来读了廖加林教授的新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
关键词:道德重建 公共道德 公民社会理论 阿伦特 托马斯 文化运动 私人领域 中国知识界 哲学研究 私人道德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