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卓[1] 丁虹[2] 夏义平[1] 田双力 张雅楠[2] 郑文龙[1] 江国虹[1]
机构地区:[1]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非传染病预防控制室,天津300011 [2]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营养科
出 处:《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7年第11期833-837,共5页Chinese Journal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hronic Diseases
基 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资助项目(2014KY21)
摘 要:目的了解绝经前健康女性和乳腺癌患者雌马酚排泄情况和代谢表型,研究膳食模式与雌马酚产生能力及排泄量的关系,为在绝经前女性中开展膳食宣教以预防乳腺癌提供指导依据。方法于2016年选取天津市30例绝经前健康女性作为健康组,3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病例组,进行一般信息调查、膳食调查(24 h膳食回顾调查和食物频率调查)。健康组连续3 d每天给予36 mg大豆异黄酮进行负荷试验干预,病例组不进行大豆异黄酮干预。收集各组干预前后24 h尿液,检测尿液中雌马酚含量。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非参数检验、χ2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健康组雌马酚生理范围为0.00~11.91μmol/d,病例组为0.14~181.27μmol/d。健康组干预后雌马酚24 h排泄量中位数为0.88μmol/d(P25~P75:0.61~3.67μmol/d),高于干预前[中位数为0.66μmol/d(P25~P75:0.28~1.26μmol/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基线雌马酚24 h排泄量[中位数为2.31μmol/d(P25~P75:0.80~5.71μmol/d)]高于健康组基线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组干预前雌马酚产生者(EP)占13.33%,干预后增加至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干预前EP占43.33%,与健康组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豆及其制品与雌马酚每日排泄量之间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日常饮食条件下,病例组EP比例高于健康组,健康组负荷试验后EP比例有所增加。在日常饮食状态下,雌马酚每日排泄量与大豆及其制品摄入量尚无相关关系。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